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中华绒螯蟹遗传多样性分析
引用本文:田间,马行空,曾健成,王志红,葛家春.基于微卫星标记的中华绒螯蟹遗传多样性分析[J].水产养殖,2023(5):20-25.
作者姓名:田间  马行空  曾健成  王志红  葛家春
作者单位:1. 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3. 南京师范大学海洋科学与工程学院
摘    要:为了解中华绒螯蟹不同群体的遗传结构,利用微卫星分子标记,分析中华绒螯蟹单年系F5代选育群体、“长江2号”和长江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6个微卫星位点的等位基因数为7~11,有效等位基因数为4.539 4~9.529 4,观测杂合度为0.638 9~0.861 1,期望杂合度为0.790 7~0.907 7,多态信息含量为0.779 7~0.895 1,6个微卫星位点均具有高度多态性。3个河蟹群体的期望杂合度为0.817 6~0.847 8,多态信息含量为0.784 1~0.812 5,表明所有群体均具有高度遗传多样性。遗传分化指数值为0.052 69~0.084 82,表明所有群体间均有不同程度的遗传分化。AMOVA分析显示,群体间变异占总变异的5.34%,群体内个体间的变异占总变异的94.66%。基于Nei氏遗传距离构建的UPGMA系统进化树显示,单年系F5代选育群体先与“长江2号”群体聚为一类,再与长江野生群体聚为一类。

关 键 词:中华绒螯蟹  微卫星标记  遗传多样性  种群遗传结构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