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北京市东城区289名健康中老年人骨密度测量**★
引用本文:曾平,张毅,李宁华.北京市东城区289名健康中老年人骨密度测量**★[J].中国神经再生研究,2008,12(2):397-400.
作者姓名:曾平  张毅  李宁华
作者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九五”科技攻关计划资助项目(96-906-05-01)*;国家“九五”攻关“社区主要老年疾病综合防治试点研究”项目*
摘    要:背景:研究表明,健康男女骨密度峰值出现在大约20~40岁之间,进入中老年后骨量逐渐下降,从而导致骨质疏松症。 目的:分析北京市东城区2个居委会289名健康中老年人骨密度变化及骨质疏松患病特征。 设计:横断面调查。 单位: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老年医学研究所。 对象:于1998-06/09采用整群随机方法选择北京市东城区2个居委会的289名45岁以上健康居民, 男136名,女153名,年龄45~85岁。排除标准:① 肝肾功能异常。②有影响骨代谢的各种因素(如:各种急慢性疾病;长期服用激素、钙剂等药物史;体脂指数小于19 kg/m2或大于28 kg/ m2;长期卧床3个月以上;特殊职业人群)。所有受试对象均对检测项目知情同意。 方法:采用美国Lunar公司的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所有受试对象进行骨密度测定,部位为左侧股骨近端(股骨颈,大转子,Ward’s三角区),腰椎2~4前后位。按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及本攻关项目获得的骨峰值确定各个部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股骨径:男性0.665 g/cm2,女性0.677 g/cm2;大转子:男性0.598 g/cm2,女性0.506 g/cm2;Ward’s三角区:男性0.492 g/cm2,女性0.514 g/cm2;腰椎2~4:男性0.760 g/cm2,女性0.835 g/cm2。同时参考“九五”攻关课题获得的骨峰值计算骨量丢失率和骨质疏松的患病率。 主要观察指标:不同性别不同部位受试对象骨密度、骨量丢失率及骨质疏松患病率。 结果:纳入调查对象289名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男性的骨密度随年龄增高的趋势不显著,女性骨密度降低以及骨量丢失均十分突出,且以55岁以后更加明显。②按部位分析骨量累积丢失率,男女均依次为Ward’s三角区>股骨径>大粗隆>腰椎2~4。③骨质疏松患病率随年龄明显升高,女性显著高于男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骨质疏松发生以股骨径最高,其次是Ward’s三角区和腰椎2~4。 结论:女性性别和年龄增加,尤其是绝经期是骨质疏松发生的危险因素,股骨径、Ward’s三角区、以及女性腰椎2~4是易发骨质疏松部位。

关 键 词:骨密度  骨质疏松  老年人  组织构建
收稿时间:5/8/2007 12:00:00 AM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神经再生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神经再生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