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及养分流失响应机制研究——以鹦鹉沟小流域为例
引用本文:郭效丁,刘晓君,黄萍萍,成玉婷,靳宇蓉.不同土地利用方式水土及养分流失响应机制研究——以鹦鹉沟小流域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5):18-23.
作者姓名:郭效丁  刘晓君  黄萍萍  成玉婷  靳宇蓉
作者单位:1. 武警后勤学院, 天津 300309;2. 中国科学院 水利部 水土保持研究所 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 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 陕西 杨凌 712100;3. 西安理工大学 西北水资源与环境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西安 710048
摘    要:以商南县鹦鹉沟小流域为研究对象,为分析天然降雨条件下坡面产流产沙及养分流失的变化规律,根据当地不同的种植作物,在野外建立标准径流小区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坡度对径流影响不大,但不同坡度下产沙差异显著。草地小区的径流及产沙均低于其他耕地小区,表明了草地调节地面径流以及对于土壤的保持作用。随着径流的增加,各小区产沙量均变大,对于花生、辣椒和草地小区,坡度变大时含沙量也急剧增加,玉米缓坡小区径流含沙量较大,但其产沙总量仍小于陡坡小区。雨型和坡度对小区氮磷养分影响不同,其中短时阵型暴雨下全磷、速效磷和氨态氮易流失,坡度对全氮流失的影响较大;除草地外,陡坡小区硝态氮流失浓度普遍较低,而草地小区更利于氨态氮的保持。

关 键 词:土地利用方式  天然降雨  径流  养分流失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水土保持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