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甘肃河西走廊早期冶炼活动及影响的炭屑化石记录
引用本文:孙楠,李小强,周新郢,赵克良,杨青.甘肃河西走廊早期冶炼活动及影响的炭屑化石记录[J].第四纪研究,2010,30(2):319-325.
作者姓名:孙楠  李小强  周新郢  赵克良  杨青
作者单位:1.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5;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2. 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75
基金项目: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中国科学院黄土与第四纪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部署项目 
摘    要:炭屑化石的显微结构研究是根据木材的解剖特征(组成木材的细胞与组织的形态和排列方式)确定燃烧植物的类型,重建古植被和古环境,探讨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火石梁和缸缸洼青铜冶炼点位于河西走廊西北部、黑河流域下游巴丹吉林南缘沙地中,散布了大量的炭屑化石遗存。通过炭屑化石3个切面(横切面、径切面和弦切面)显微结构特征研究,比对现代切片标本和木材解剖图版,识别和确定炭屑化石的木材种属,确定 2100~1860BC期间的青铜冶炼所用木材为柽柳、杨属、柳属、蓼科4种乔灌木植物,火石梁和缸缸洼地区大量乔、灌群落生长要比目前荒漠生态环境优越的多。先民的青铜冶炼活动导致乔木和灌木植物被大量砍伐,植被盖度急剧降低,对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是1900BC左右杨属、柳属和蓼科乔灌木植物基本消失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河西走廊  早期冶炼  炭屑化石  显微结构  木材种类  环境变化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第四纪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