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淮南潘集矿区煤层气储层特征与勘探选区研究
引用本文:王生维,陈钟惠,张明.淮南潘集矿区煤层气储层特征与勘探选区研究[J].中国煤层气,1996(2):41-43.
作者姓名:王生维  陈钟惠  张明
作者单位:[1]中国地质人学,430074湖北省武汉市 [2]不详
摘    要:淮南潘集区上、下石盒子组煤储层的煤级Rm^m为0.8~0.9%,煤灰分为13.7~18.6%,含气量为8-10m^3/t,含气饱和度P临/P初为0.4左右。各主要煤储层的孔(微裂)隙度为0.022~4.3%。内生裂隙线密度为8~20条/50mm,裂隙缝高2~5mm,裂隙张开度为5%左右。发育内生裂隙的载体占全部煤的比例为3~15%。各主要煤层的裸眼渗透率均小于lmd。本区近海三角州聚煤环境下形成的煤中,孔隙与微裂隙欠发育,煤层中可以产生内生裂隙载体的比例偏低。煤储层之上连续沉积层的残留厚度薄以及没有二次叠加变质作用是造成煤储层内含气量低,严重欠饱和的主要原因。聚煤沉积环境(即煤相)和煤级及其煤变质作用是导致煤储层低渗的最根本的原因。淮南煤田煤层气勘探选区应选择含气量较高,煤级较高和煤储层之上有效覆盖层厚度较大的东南部。在目的层的选择上更应注意山西组Al煤和下石盒子,下部煤层。

关 键 词:煤储层  选区  内生裂隙  变质作用  煤级  煤层气勘探  煤相  矿区  淮南  灰分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