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大肠埃希菌O157:H7植物组织内生化研究概况
摘    要:人畜共患病原菌大肠埃希菌O157:H7是一种产志贺毒素的典型菌株,人体感染后会引起出血性腹泻和肠炎,且可并发溶血性尿毒综合征、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疾病,严重时可致人死亡。人畜粪肥携带的大肠埃希菌O157:H7等病原菌可通过污灌、径流、农田施用和昆虫传播等途径进入到土壤环境中,污染种植的水果和蔬菜,使其成为传播大肠埃希菌O157:H7的重要媒介,对公众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大肠埃希菌O157:H7可从植物表面自身通道(如气孔、皮孔和侧根发生处等)或表面损伤(生物损伤或物理损伤等)等途径进入植物体内,随宿主植物的细胞分化在植物体内繁殖,与宿主植物构成特殊的共生关系,但不形成特殊结构,也不引发植物体外观形态改变。然而,大肠埃希菌O157:H7植物内生化与植物体损伤程度、植物免疫系统及其模式识别受体(pattern recognition receptors,PRRs)、附生植物微生物群落和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等因素之间存在复杂的交互作用。该文对大肠埃希菌O157:H7的污染来源、植物组织内生化途径及其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综合的阐述,为深入了解人畜共患病原菌植物内生化机制和污染风险提供参考,以便降低人畜共患病原菌对人类健康和环境安全的危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