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中国汉族人群中HIV抗性的CCR5-△32、CCR2-64和SDF1-3′A等位基因型和多态性研究(英文)
引用本文:王福生,金磊,雷周云,施红,洪卫国,徐东平,蒋建东,汪悦,张冰,刘明旭,李跃旗.中国汉族人群中HIV抗性的CCR5-△32、CCR2-64和SDF1-3′A等位基因型和多态性研究(英文)[J].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2001(11).
作者姓名:王福生  金磊  雷周云  施红  洪卫国  徐东平  蒋建东  汪悦  张冰  刘明旭  李跃旗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生物工程研究室,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生物工程研究室,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生物工程研究室,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生物工程研究室,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生物工程研究室,解放军第三○二医院生物工程研究室,美国纽约大学MountSinai医学院肿瘤研究中心,美国纽约大学Mo
基金项目:ThisprojectwassupportedbyagrantfromNationalNaturalSciencesFoundationofthePRChina (No 3 9770 683 )
摘    要:目的 为了评估中国汉族人群对HIV感染的遗传易感性 ,我们检测和分析了相应人群的CCR5 △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和多态性。方法 被研究的人群包括 12 5 4例中国普通汉族人 (918例男性、336例女性 ) ,年龄范围在 15 - 80岁之间 ,他们中没有HIV感染者。应用PCR和PCR/RFLP等分子生物学方法检测了CCR5 △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型 ,用直接DNA测序法进一步证实其准确性。结果 我们发现在汉族人的CCR5基因编码中的确存在△ 32碱基缺失突变 (频率为 0 0 0 119,n =12 5 4) ,并可能经过孟德尔方式遗传 ;而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的突变频率分别是 0 2 0 0 2 3(n =12 5 1)和 0 2 873(n =893)。可见汉族人群的CCR2 6 4I和SDF1 3’A突变频率高于美国白人 ,并且在基因多态性组成上与美国白人不同。统计学分析表明中国汉族人群中上述三个等位基因型的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平衡。结论 上述结果提示中国汉族人群中CCR5 △ 32遗传突变可能不是抗HIV感染的主要因素 ,因此汉族人群对性传播的R 5病毒株可能有较大的遗传易感性。中国汉族人群具有较高的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及其在抗HIV感染中的意义尚待阐明

关 键 词:HIV-1  趋化因子受体5(CCR5)  多态性  等位基因频率  突变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