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1979-2012年中国探空温度资料中非均一性问题的检验与分析
作者姓名:陈哲  杨溯
作者单位: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北京, 100081;国家气象信息中心, 北京, 10008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0CB951602)、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2012BAC22B00)、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GYHY201406016)、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专项(CCSF201330)。
摘    要:利用加拿大环境部气候研究中心研发的PMTred(penalized maximum t test)非均一性检验方法,以ERA-interim资料作为参考序列,以中国各探空台站详细的元数据信息为主要断点判断依据,对1979-2012年中国125个探空台站7个标准等压面月平均探空温度资料进行了非均一性检验、订正,并结合详细的元数据信息分析了造成中国探空温度序列非均一问题的主要原因。研究表明,中国探空温度资料中存在由于人为因素造成的断点,整套探空资料中非均一的台站数和断点数所占的百分比呈低层少、高层多的趋势。各标准等压面上月平均温度序列非均一的探空台站平均订正幅度也随着高度的升高而增大,并且订正量为负值在整套订正资料中所占的比例较高,说明中国的探空月平均温度原始观测资料存在系统性偏高的问题。订正后200 hPa的温度变化趋势接近0,以200 hPa为转折点,100 hPa的降温趋势较订正前明显减弱,100 hPa以下为升温趋势,300-700 hPa的增温趋势加强。1979-2012年中国探空月平均温度资料的非均一问题主要来源于2000-2001年探测系统的升级(包括辐射误差订正方法的变化),其次是2002年之后观测仪器的换型。这两次连续的元数据变化均造成了之后中国探空月平均温度出现了系统性的降低,这也是造成订正前后温度变化趋势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探空资料  温度  非均一性检验  资料订正
收稿时间:2013-11-11
修稿时间:2014-03-25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