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非表征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再生方式——广州创新创业空间案例
引用本文:赵美婷,王泳捷,沈珺琳,江荣灏,王敏.非表征理论视角下的城市再生方式——广州创新创业空间案例[J].世界地理研究,2020,29(4):834-844.
作者姓名:赵美婷  王泳捷  沈珺琳  江荣灏  王敏
作者单位: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广州510631;广州机械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广州510700;香港大学社会科学学院地理系,香港99907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871127)
摘    要:以非表征理论为切入点,本文以广州创新创业空间为案例,探讨情感空间和身体等要素在促进城市再生进程中的作用。研究发现:各主体在孵化器/众创空间的建设发展过程中邂逅,通过身体实践作用于物质空间构成创新创意空间关系网络和城市再生体系,重构创新创业空间的文化内涵并培育创新情感和创造行为,为创意产业的发展和地方感的重构提供物质基础以及赋予其多元的地方意义。而后,创意阶层的日常生活实践重塑了社区环境促进微空间的再生产,实现资本积累以完成第一轮时空修复,并随着其社会影响范围的扩大成为新城市文化,促进第二轮时空修复的完成。上述结论回应了非表征理论看待世界的方式和填补了非表征理论在宏观尺度研究上的空缺,为城市再生提供了新的实践切入点。

关 键 词:城市再生  非表征理论  时空修复  孵化器  众创空间
收稿时间:2019-05-22
修稿时间:2019-10-11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地理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世界地理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