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对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早期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影响分析
作者单位:;1.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外ICU
摘    要:目的探讨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对冠状动脉搭桥患者术后早期康复效果及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本院心外科收治的行冠状动脉搭桥术治疗的患者11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5例。所有患者均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出院后研究组患者采用门诊康复训练模式,对照组患者采用家庭康复训练模式。两组患者康复训练内容、频率、强度等均保持一致。康复训练3个月后,采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s,LVEF)、左心室收缩期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end diameter,LVESD)、二尖瓣舒张期E峰与A峰比值(E/A)、舒张早期二尖瓣前叶与室间隔之间的距离(E-point of septlal separation,EPSS)等心功能指标;采用简明健康问卷评价患者的健康水平,采用西雅图心绞痛量表评价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康复训练3个月后,研究组患者的LVEF、E/A,总体健康、生理功能、躯体疼痛、社会功能、活力评分及心绞痛稳定状态、心绞痛发作情况、躯体受限程度、治疗满意度、疾病认识程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LVESD、EPSS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结论不同康复训练模式均能有效改善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患者的心功能,显著提高其生存质量;但门诊康复训练模式效果更显著,不仅可根据运动功能指导患者合理进行康复训练,还能改善患者的社会功能和心理状态,指导其早日回归社会。

关 键 词:冠状动脉搭桥术  门诊康复训练  心功能  生存质量

Effect of different rehabilitation training modes on the early rehabilitation and quality of life in patients undergoing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
Abstract:
Keywords: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