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犬肺吸虫病的异常感染方式及病理变化
引用本文:朱金昌,朱启建,郑永光,王凤琪.犬肺吸虫病的异常感染方式及病理变化[J].温州医学院学报,1981(1).
作者姓名:朱金昌  朱启建  郑永光  王凤琪
作者单位:温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组,温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组,温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组,温州医学院病理学教研组
摘    要:肺吸虫病异常感染方式的研究对全面了解肺吸虫的生活史、流行病学及病理学有一定的重要意义。作者采用A、B、C、D、E、五种方式进行研究,对主要结果进行分析及讨论。其中E组感染方式。手头文献尚未见有报道。 A组:犬吞食4—80天不同虫龄及不同成熟程度的虫体,除子宫内已有虫卵的成虫外,均可经口感染。虫体越小,感染性越强。虫体成熟的时间与经口感染囊蚴的时间相似。 B组:同一批虫体反复感染5只犬,其虫龄自5—71天,结果同A组。 C组:犬吞食感染有肺吸虫的大白鼠腹背肌,可以感染肺吸虫病,虫体在犬体内可正常发育。 D组:人工脱囊的后尾蚴经股静脉接种后,虫体在肺内成囊的时间较早一星期左右,但发育成熟的时间与经口感染囊蚴相似。部分幼虫在肺内向胸腔、腹腔移行,引起胸膜炎、浅表性肝炎等病变。 E组:人工脱囊的后尾蚴经右眼眶上壁接种在颅前窝,除了在脑内引起虫窦外,第3天在肺内已出现幼虫。幼虫亦可移行入胸腔、腹腔,但颈部肌肉无虫性病变,提示虫体可能从血道由脑入肺。本文首次提出并总结了幼虫与囊蚴经口感染病理变化的区别。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