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的起源 |
| |
作者姓名: | 赵国春 张国伟 |
| |
作者单位: | 香港大学地球科学系,香港;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29;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西安,710029 |
| |
基金项目: | 本文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子课题(编号41890831)和香港大学基础研究培育项目(编号HKU Seed Fund for Basic Research;201811159089)资助 |
| |
摘 要: | 太阳系固体星球都有类似的核-幔-壳结构,但唯独人类居住的地球具有长英质组成的大陆壳。太古宙大陆克拉通主要由英云闪长岩(Tonalite)-奥长花岗岩(Trondhjemite)-花岗闪长岩(Granodiorite)为主的TTG深成侵入体变质而成的正片麻岩和由基性-超基性酸性火山岩及少量沉积岩变质的表壳岩(绿岩)组成。已有的资料显示这些太古宙大陆岩石组合起源于大洋壳的部分熔融。大洋壳分为大洋盆地、洋中脊、岛弧和洋底高原(大洋岛)。前两者地壳的平均厚度只有5~10km,不可能成为形成太古宙TTG深成侵入体的场所。因此,长英质大陆或起源于板块构造体制下的岛弧,或起源于地幔柱体制下的洋底高原。板块构造体制下的岛弧模式能够很好地解释太古宙克拉通TTG深成岩的成因,即俯冲大洋板片部分熔融所形成的埃达克岩相当于太古宙高压(高Al2O2)型TTG,而俯冲板片脱水导致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玄武质地壳再次熔融所形成的钙碱性花岗质岩石相当于太古宙低压(低Al2O2)型TTG。然而,板块构造体制下的岛弧模式不能令人满意地解...
|
关 键 词: | 大陆 板块构造 岛弧 地幔柱 洋底高原 花岗-绿岩地体 太古宙 |
收稿时间: | 2020-08-01 |
修稿时间: | 2020-09-05 |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地质学报》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