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瘤周围刺对4T1小鼠乳腺癌移植瘤作用研究
引用本文:李洪峥,姜欣,刘苗苗,钱旭,黄金昶.瘤周围刺对4T1小鼠乳腺癌移植瘤作用研究[J].陕西中医,2018(6).
作者姓名:李洪峥  姜欣  刘苗苗  钱旭  黄金昶
作者单位:北京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针灸微创肿瘤科
摘    要:目的:初步观察毫针、火针两种针具的瘤周围刺对荷乳腺癌小鼠肿瘤生长状态、机体免疫功能、预后情况的影响。方法:将对数增长期的4T1乳腺癌细胞株接种于小鼠前肢腋窝后方,建立BALB/c小鼠4T1乳腺癌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18只,不干预)、毫针组(18只,瘤周围刺,留针20min)、火针组(18只,瘤周围刺),同时将正常饲养的小鼠作为空白组(9只)。以7d为1个治疗周期,每个周期的第1、4天干预,每个治疗周期结束后分别取材(肿瘤、胸腺、脾脏、血液),测量并计算对小鼠抑瘤率、胸腺指数、脾脏指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绝对值比值(PLR),共取材3次。结果:抑瘤率方面,火针组各时间点分别是6.043%,26.421%,51.132%,高于毫针组的1.999%,15.367%,45.929%。小鼠免疫方面,火针组各时间点胸腺指数分别是(3.38±0.41),(3.58±0.19),(3.23±0.24),较毫针组同期更加稳定(4.17±0.46),(2.97±0.43),(3.00±0.64)。火针组各时间点脾脏指数分别是(4.76±0.58),(5.78±0.24),(5.29±0.30),较毫针组同期更加稳定(5.10±0.47),(5.69±0.27),(5.11±0.14)。预后方面火针组各时间点PLR、NLR与毫针组同期数据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瘤周围刺对4T1小鼠乳腺癌移植瘤增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火针优于毫针,且随干预时间延长抑瘤效果越明显,但其预后不如毫针围刺效果佳。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