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后纵裂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解剖学
引用本文:孙崇璟,谢涛,张晓彪,朱卫,李文生,顾晔,王红章,刘腾飞,黄智才.后纵裂入路切除侧脑室三角区肿瘤的解剖学[J].解剖学报,2018,49(2):217-222.
作者姓名:孙崇璟  谢涛  张晓彪  朱卫  李文生  顾晔  王红章  刘腾飞  黄智才
作者单位:1.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神经外科,上海 200032; 2.上海市医学图像处理与计算机辅助手术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32; 3.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解剖学与组织学胚胎学系,上海 200032
摘    要:目的 通过解剖学研究,探索顶枕部注入上矢状窦桥静脉的分布规律,比较各种至侧脑室三角区的经纵裂入路在外侧方向暴露范围,为临床设计、选择和改良手术入路提供解剖学依据。 方法 取4%甲醛固定、乳胶灌注动静脉血管的国人头颅标本5具,开颅并保留人字缝作为测量标志,观察后囟点前后桥静脉的分布情况,总结顶枕部桥静脉在后囟点前、后的分布规律。取4%甲醛固定、乳胶灌注的国人头颅标本5具,导航辅助下模拟同侧和对侧的经胼胝体、经扣带回、经楔前叶入路共6种手术入路的手术路径,以导航棒模拟手术视线,以导航棒与正中矢状面所成的角度代表手术入路在外侧方向的暴露范围,记录、计算各入路在外侧方向的暴露范围,并相互比较。 结果 没有桥静脉于后囟点和窦汇之间注入上矢状窦。在后囟点前方距离为s(s代表后囟点到窦汇的距离)的范围内注入上矢状窦的桥静脉,平均每个标本左侧有(1.4±0.5)条,右侧(1.6±0.5)条,双侧共(3.0±0.6)条。在同侧入路中,外侧方向的暴露范围经胼胝体入路<经扣带回入路<经楔前叶入路;对侧入路与同侧入路相同,暴露范围经胼胝体入路<经扣带回入路<经楔前叶入路。在切开脑组织位置相同的同侧和对侧入路中,外侧方向暴露范围同侧入路<对侧入路。所有比较结果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顶枕部桥静脉集中分布在后囟点之前,后纵裂入路采用人字缝后方开颅较其前方更为安全。在经纵裂入路中,向外侧方向的暴露,经楔前叶入路优于经扣带回入路、优于经胼胝体入路,对侧入路优于同侧入路;对侧入路有利于保证导航准确性。对侧后纵裂经大脑镰经楔前叶(CITT)入路在功能保护、增加外侧方向暴露、保证导航准确性等方面有一定优势。

关 键 词:后纵裂入路    侧脑室三角区    桥静脉    暴露范围    解剖学      
收稿时间:2016-11-28
修稿时间:2017-03-27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解剖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解剖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