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南海北部ODP1148站中新世以来的碳酸盐含量变化及其古环境意义
引用本文:陈晓良,赵泉鸿,翦知湣.南海北部ODP1148站中新世以来的碳酸盐含量变化及其古环境意义[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2,22(2):69-74.
作者姓名:陈晓良  赵泉鸿  翦知湣
作者单位:同济大学,海洋地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20009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 (4 99995 60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专项经费资助项目 (G2 0 0 0 0 785 0 2 )
摘    要:对南海北部 ODP 114 8站采自孔深 4 6 5 m以上的 170 0个沉积物样品 ,测定了 Ca CO3含量、Ca CO3堆积速率、非钙质堆积速率、浮游有孔虫丰度、粗组分百分含量 (>6 3μm)、浮游有孔虫破壳率和底栖有孔虫在有孔虫全群中的百分含量。碳酸盐百分含量和碳酸盐堆积速率自 2 4 Ma以来的变化呈现逐步下降的趋势 ,但在 2 4 .0~ 15 .8、14 .2~ 11.6、10 .6~ 4 .8和 3.4~ 0 Ma四个时期具有高碳酸盐生产力 ,其中 10 .6~ 4 .8Ma的高生产力与印度洋和太平洋中新世晚期和上新世早期的“生物勃发”相对应。非钙质和碳酸盐两者堆积速率变化趋势在总体上相似 ,反映了陆源物质输入对碳酸盐生产力的影响。 3.4 Ma后非钙质堆积速率的大幅度增长主要与青藏高原和台湾岛的隆起有关 ,它们也是上新世晚期和第四纪 Ca CO3百分含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 2 4 Ma以来南海北部碳酸盐的保存逐渐变弱 ,而碳酸盐溶解作用逐渐增强 ,在 15 .8~ 14 .2、11.6~ 10 .6和 4 .8~ 3.4 Ma存在 3个显著的碳酸盐溶解事件 ,其中 11.6~ 10 .6 Ma的溶解事件与赤道太平洋和加勒比海的中—晚中新世“碳酸盐崩溃”事件相当 ,说明该事件具更广泛的全球影响

关 键 词:古环境  碳酸盐含量  堆积速率  溶解作用  晚新生代  南海  古环境
文章编号:0256-1492(2002)02-0069-06
修稿时间:2002年3月22日

CARBONATE CONTENT CHANGES SINCE THE MIOCENE AND PAL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DP SITE 1148,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
CHEN Xiao liang,ZHAO Quan hong,JIAN Zhi min.CARBONATE CONTENT CHANGES SINCE THE MIOCENE AND PALEOENVIRONMENTAL IMPLICATIONS, ODP SITE 1148, NORTHERN SOUTH CHINA SEA[J].Marine Geology & Quaternary Geology,2002,22(2):69-74.
Authors:CHEN Xiao liang  ZHAO Quan hong  JIAN Zhi min
Abstract:
Keywords:carbonate content  mass accumulation rate  carbonate dissolution  Neogene  the South China Sea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