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细菌黑色素在生物电化学领域的研究进展
作者姓名:郭娜  潘帅  赵倩玉  王亚楠  郭章伟  尹衍升  董丽华  刘涛
作者单位: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1306;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1306;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1306;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1306;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1306;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1306;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1306;上海海事大学,上海,201306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2016YFB0300702, 2016YFB0300704);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19ZR1422100)
摘    要:介绍了黑色素在结构上与类腐殖质相似,且具有非晶半导体的性质和氧化还原特性。根据合成途径的不同,黑色素可以分为真黑素、棕黑素、DHN黑色素和脓黑素,其中脓黑素主要由细菌细胞内苯丙氨酸和酪氨酸代谢途径产生。其次,细菌黑色素具有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可以通过增强细胞的致病毒性提高生存效率,也可以通过降低贻贝幼虫的附着和变形来抑制海洋生物污损。最后,微生物胞外呼吸过程中细菌黑色素独特的分子结构和电化学性质使其作为胞外电子传递载体和终端受体,参与了微生物胞外呼吸的电子传递机制。细菌黑色素的生物电化学特性也对金属的微生物腐蚀过程造成一定影响,拓展了微生物腐蚀直接电子传递理论的应用范围。该综述重在阐明细菌黑色素的电子传递能力具有潜在的功能和应用价值,为产黑色素细菌在微生物腐蚀与微生物燃料电池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与参考。

关 键 词:黑色素  脓黑素  生物电化学  胞外电子传递  微生物腐蚀  基因工程
收稿时间:2018-11-18
修稿时间:2019-07-20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表面技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表面技术》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