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异物钳牵引辅助技术在远端肠道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价值(含视频)
引用本文:王芳军,高昳,赵可,孙岳军,卞海燕,刘华敏,刘鹏飞.异物钳牵引辅助技术在远端肠道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中的应用价值(含视频)[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8,35(10):750-752.
作者姓名:王芳军  高昳  赵可  孙岳军  卞海燕  刘华敏  刘鹏飞
作者单位:徐州医科大学江阴临床学院消化科,徐州医科大学江阴临床学院消化科,徐州医科大学江阴临床学院病理科,徐州医科大学江阴临床学院病理科,徐州医科大学江阴临床学院病理科,徐州医科大学江阴临床学院消化科,徐州医科大学江阴临床学院消化科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研究项目(31670857,31700737);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研究项目(BK20161152);无锡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重大科研项目(Z201509);江苏省青年医学人才项目(QNRC2016136);无锡市医学创新团队(CXTD004)
摘    要:结肠癌为威胁我国人民健康的十大恶性肿瘤之一,且呈上升趋势,而直肠、乙状结肠部癌的发生率最高。早期发现、切除结肠腺瘤等癌前病变,有助于降低结肠、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1]。ESD可完整剥离黏膜病变,对黏膜内癌的治疗效果与外科手术相当,且创伤小、恢复快、费用低,目前已成为结肠癌前病变、黏膜内癌的重要治疗方法[1-2]。与EMR相比,ESD切除病变范围更大,切除标本更有助于精确的病理评估,但ESD技术操作难度增加,并发症风险增加。肠道管壁较食管、胃更薄,且肠道走行不固定,导致肠道ESD操作更为困难[2-3]。因此,有多项研究通过辅助牵引技术的应用,以改善ESD操作视野,降低难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2-7]。但针对直肠、乙状结肠ESD的体外牵引技术报道很少。本研究对体外异物钳牵引法在直肠、乙状结肠ESD中的辅助作用进行了探讨,现总结报道如下。

收稿时间:2017/10/17 0:00:00
修稿时间:2018/8/5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消化内镜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消化内镜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