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红椎天然更新及其影响因子研究
引用本文:赵总,贾宏炎,蔡道雄,庞圣江,安宁,刘勇.红椎天然更新及其影响因子研究[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8,40(11):76-83.
作者姓名:赵总  贾宏炎  蔡道雄  庞圣江  安宁  刘勇
作者单位:1.北京林业大学林学院,北京 100083
基金项目:“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马尾松人工林近自然经营技术”2017YFD0600304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实验中心科学基金项目“红椎天然更新机制研究”RL2015-06
摘    要:目的开展基于近自然化森林经营技术的红椎人工林天然更新研究,为解决长期困扰红椎人工林的生长质量差、林分稳定性低及经营成本过高等问题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样地调查法对广西凭祥热林中心林区3种林分(红椎人工林、针阔人工混交林及马尾松人工林)中的红椎天然更新进行了调查,并采取室内试验方法对红椎种子萌发进行测定,通过多元回归统计及方差分析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红椎在所有林分中更新频度及密度均超过其他树种,在针叶树人工林下红椎更新最差,更新密度为625株/hm2,而在针阔混交林下更新密度相对较低(3 673株/hm2),在红椎人工林下更新最好(21 231株/hm2);林分中凋落物层厚度与草本盖度是影响红椎更新的重要环境因子,红椎更新密度与两者呈明显负相关;当与母树的距离S≤5 m时红椎出现更新不良,周围仅出现7.5%的更新幼苗。经红椎种子萌发试验测定,马尾松未分解凋落叶水浸液质量比为1:10时,对红椎种子发芽产生明显抑制作用。结论试验结果说明草本盖度、凋落物层厚度和凋落叶中化感物质的抑制作用及母树的缺失可能是导致红椎在针叶树人工林下更新不良的主要原因。 

关 键 词:红椎    人工林    天然更新    抑制作用    化感物质
收稿时间:2018-06-11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北京林业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