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超致死量照射后出现的小肠上皮畸形细胞及其意义
引用本文:王德文,李延平,关明臣,刘雪桐.超致死量照射后出现的小肠上皮畸形细胞及其意义[J].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1982(1).
作者姓名:王德文  李延平  关明臣  刘雪桐
作者单位: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军事医学科学院放射医学研究所
摘    要:丙中射线510-20270拉德混合照射、活存时间<1~15天的狗173只,照射后小肠畸形细胞出现在720—10100拉德剂量范围内,尤其955—5820拉德较多见(53—100%);最早见于照后2天(占17.3%),以照后3天(100%)和4天(92.2%)最多见,经过治疗活存时间延长到7天以后则未见畸形细胞。畸形细胞最早出现在隐窝处,并自基底部向绒毛顶端延伸移行,3天以后铺盖到粘膜表面。随着肠腺再生,畸形细胞渐消失,其消失过程也始自基底部。畸形细胞的特点是:体积增大,形不整,多种多样;胞核增大,染色质稀疏减少,核仁增大,每见双核仁,而胞浆减少,偶呈合体状细胞;微绒毛存在,但稀疏紊乱,变短变细,线粒体膨胀空泡化,内质网扩张,核糖体减少,核膜膨出,高尔基氏器扩张;偶见异常核分裂;畸形细胞核DNA反应减弱,核仁RNA反应增强,胞浆RNA反应减弱,PAS反应减弱。根据畸形细胞的分布部位和具有微绒毛、偶见杯状细胞等特征,可以认为畸形细胞仍属于小肠上皮细胞。畸形细胞的出现可能是致伤而未致死的小肠上皮干细胞在短暂时间内继续其生命活动的一种病理性代偿反应。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