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HPLC-ESI-Q-TOF-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的脑心通胶囊抗缺血性卒中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引用本文:伊晓娇,朱俊峰,李松龙,王琦,王福根.基于HPLC-ESI-Q-TOF-MS/MS结合网络药理学的脑心通胶囊抗缺血性卒中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J].中国药师,2022(4):584-594.
作者姓名:伊晓娇  朱俊峰  李松龙  王琦  王福根
作者单位:1.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杭州市西溪医院2. 中国科学院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浙江省肿瘤医院)中国科学院基础医学与肿瘤研究所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82003920);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LQ19H280002);
摘    要:摘要:目的:系统研究脑心通胶囊(NXTC)的化学成分,并探讨其发挥抗缺血性卒中作用的主要药效成分和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HPLC-ESI-Q-TOF-MS/MS)技术对NXTC的化学成分进行全面解析;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数据库与分析平台(TCMSP)、化合物与蛋白互作数据库(STITCH)、结合亲和力数据库(Binding DB)对鉴别得到的化学成分进行靶点预测;采用比较毒物基因组学数据库(CTD)、DrugBank、人类疾病数据库(MalaCards)、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PharmGKB)、治疗靶标数据库(TTD)收集与缺血性卒中相关的靶点;利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并分析关键成分和关键靶点;利用R软件的clusterProfiler包对潜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论(GO)功能注释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EGG)通路分析。结果:通过对NXTC提取液进行分析,共定性鉴别出125个化学成分。进行ADME(包括药物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筛选之后,在数据库中收集得到54个候选活性成分对应的484个靶点和缺血性卒中相关的179个靶点。通过交集分析获得65个NXTC抗缺血性卒中的潜在靶点。通过构建“活性成分-潜在靶点”网络分析表明NXTC发挥抗缺血性卒中作用的关键成分为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染料木素、小红参醌B、鹰嘴豆芽素A等,关键靶点为前列腺素G/H合成酶2(PTGS2)、前列腺素G/H合成酶1(PTGS1)、凝血因子2(F2)、肾上腺素能受体β2(ADRB2)、碳酸酐酶Ⅱ(CA2)等。对潜在靶点进行GO功能注释和KEGG通路分析发现,NXTC抗缺血性卒中主要涉及了调节血管和凝血过程、G蛋白偶联胺受体的活性,以及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AGE-RAGE)、肿瘤坏死因子(TNF)、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白细胞介素-17(IL-17)、环磷酸腺苷(cAMP)、低氧诱导因子-1(HIF-1)、环磷酸鸟苷-蛋白激酶G(cGMP-PKG)等信号通路。结论:本研究采用HPLC-ESI-Q-TOF-MS/MS高分辨质谱结合网络药理学的方法,初步明确了NXTC抗缺血性卒中作用的潜在有效成分和分子机制,为深入阐明NXTC的药理作用机制提供重要参考。

关 键 词:脑心通胶囊  缺血性卒中  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四极杆-飞行时间串联质谱  网络药理学  有效成分  作用机制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药师》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药师》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