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
引用本文:马南,路来金,张敬莹,张志新.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系统的可塑性[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2):128-130.
作者姓名:马南  路来金  张敬莹  张志新
作者单位:[1]吉林大学第一医院,手外科,吉林省长春市130021 [2]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吉林省长春市130021
基金项目:吉林大学研究生创新基金资助项目(医学703052).
摘    要:目的: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系统发生的可塑性变化以及如何利用周围神经具有的可塑性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做一回顾性综述.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对CNKI,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1994/2006的中文文章,ovid数据库1960/2006的英文文章进行检索,检索词: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可塑性;peripheral nerve iniury,nerve plasticity.资料选择:选取与周围神经损伤和神经可塑性有关的论文,无论观察对象为人或动物均纳入.资料提炼:未直接检索出同类论文,可见70余篇相关报道,选取CNKI,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收录的发表于核心期刊上的中文文献7篇,ovid收录的英文文献13篇进行分类归纳.资料综合:通过举例说明周围神经损伤后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发生的可塑性变化,即脊髓和大脑皮质发生的动态功能重组,外周神经纤维发生的侧支发芽、神经自身的伸缩及神经的趋化性再生.同时介绍了神经端侧、侧侧吻合,神经自身延长,神经小间隙吻合,带神经血管的肌束植入术这些利用周围神经具有的可塑性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方法.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确存在可塑现象,如何最大化利用和挖掘这种可塑性变化将是未来周围神经修复的发展方向.

关 键 词:周围神经  神经元可塑性  综述文献
收稿时间:03 7 2006 12:00AM
修稿时间:04 26 2006 12:00AM

Plasticity of the nervous system after peripheral nerve injury
Affiliation:1. Department of Hand Surgery, 2 Department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First Hospital of Jilin University, Changchun 130021, Jilin Province,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