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基于古代文献研究的咳嗽用药规律分析
引用本文:刘雯雯,王嘉玲,刘巧,商文轩,许银姬,吴蕾.基于古代文献研究的咳嗽用药规律分析[J].环球中医药,2018(5).
作者姓名:刘雯雯  王嘉玲  刘巧  商文轩  许银姬  吴蕾
作者单位: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省中医院
摘    要:目的分析古籍文献中治疗咳嗽的中药应用情况,总结用药规律,为治疗咳嗽的科学研究和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检索中华医典,建立古代文献咳嗽治疗用药数据库,并根据年龄和病程分层,对咳嗽药物频次及频率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检索到3298条古代文献条文,筛选出2426首方剂,所用中药共计587味,用药频次共计14544次,去除甘草、生姜、蜂蜜等多作为辅助功效的药物后,使用频次最高为苦杏仁(32.1%),其次为人参、紫菀等,以止咳平喘、化痰及补益功效的药物为主,归经以肺、脾、心为主;不同年龄层均常用苦杏仁和陈皮,次用药中:成人常用茯苓,儿童常用川贝母,老年人则常用桃仁;古籍中部分提及病程的急性咳嗽、慢性咳嗽均常用苦杏仁、紫菀、川贝母等,此外,急性咳嗽还常用百部、梨和麻黄,慢性咳嗽则常用款冬花、人参。结论古籍中治疗咳嗽注重宣肺止咳药物配伍祛痰药物,并灵活选用补益药物,治疗肺脏时兼治心、脾,同时根据年龄不同和病程长短辨证用药。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