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联合综合消肿疗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
引用本文:傅彩峰,高朝,张懿,郑兆燕,侯彩霞,吕少萍.低能量体外冲击波联合综合消肿疗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J].中华物理医学杂志,2022,44(12):1119-1122.
作者姓名:傅彩峰  高朝  张懿  郑兆燕  侯彩霞  吕少萍
作者单位:青岛市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青岛 266000;青岛市中心医院中医科,青岛 266000;青岛市中心医院超声科,青岛 266000
基金项目:青岛市医疗卫生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青岛市医疗卫生优秀人才培养项目资助、青岛市卫生科技计划项目(WJZD0574);青岛市中心医院科技攀登青年科技工作者项目基金(2018-Q5)
摘    要:目的 观察低能量体外冲击波(ESWT)联合综合消肿疗法对乳腺癌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乳腺癌术后淋巴水肿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冲击波组和对照组,每组患者30例,对照组患者采取综合消肿疗法进行治疗(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2周),冲击波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增加低能量ESWT治疗(每周3次,连续治疗2周)。综合消肿治疗每周治疗6 d,连续治疗2周。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治疗后)检测2组患者的上肢周径和上臂软组织厚度,同时采用上肢功能评定(DASH)评估2组患者的上肢功能。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肘点、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冲击波组治疗后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肘点、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冲击波组治疗后肘上点、肘下点的周径显著小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冲击波组和对照组患者的DASH评分分别为(9.32±4.05)分和(13.47±5.96)分,与组内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冲击波组治疗后的DASH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低能量ESWT联合综合消肿疗法可显著减轻乳腺癌患者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程度,并改善其上肢功能。

关 键 词:低能量体外冲击波    综合消肿治疗    乳腺癌术后    淋巴水肿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华物理医学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