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心跳骤停后脑复苏
引用本文:Andreas Schneider,Bernd W. Bottiger,Erik Popp,杨秀娟[译],李士通[校].心跳骤停后脑复苏[J].麻醉与镇痛,2010(6):29-37.
作者姓名:Andreas Schneider  Bernd W. Bottiger  Erik Popp  杨秀娟[译]  李士通[校]
作者单位:[1]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and Postoperative Intensive Care Medicine, University of Cologne, Germany [2]Department of Anesthesiology,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Germany [3]不详, University of Heidelberg, Germany
摘    要:心肺复苏(CPR)能使50%以上心跳骤停的患者恢复自主循环。然而,其中大部分患者在复苏之后仍然死亡。高死亡率主要原因是全脑缺血引起神经元损伤。因此,心跳骤停后对大脑功能的恢复和保护治疗就显得十分重要。几年前,控制性降温开始被纳入临床实践,对于院外发生的心跳骤停患者的治疗,这是第1次同时改善生存率和神经系统预后的手段,是随机临床研究的结果。除了控制性降温,其他治疗方法正处在实验或临床研究阶段。这些方法包括溶栓疗法、特殊药物输注方案,或抗细胞凋亡用药等。本文中,我们主要回顾脑复苏的病理生理学知识和可能对复苏治疗有益的几种方法。

关 键 词:心跳骤停  脑复苏  随机临床研究  高死亡率  保护治疗  神经元损伤  抗细胞凋亡  生理学知识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