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河西走廊中部大气降水δ~(18)O变化特征及水汽输送
引用本文:李佳芳,石培基,朱国锋,何元庆,刘原峰,童华丽,杨玲.河西走廊中部大气降水δ~(18)O变化特征及水汽输送[J].环境科学学报,2015,35(4):947-955.
作者姓名:李佳芳  石培基  朱国锋  何元庆  刘原峰  童华丽  杨玲
作者单位: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1. 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2.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70;1.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70;2. 兰州大学西部环境与气候变化研究院, 兰州 73000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西北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兰州 730070
基金项目:西北师范大学青年教师科研能力提升计划项目(No.NWNU-LKQN-13-10);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冰冻圈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No.SKLCS-OP-2014-11);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271133,41273010);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No. 2013CBAO1800)
摘    要:河西走廊中部地区气候条件特殊,小循环过程独特复杂,因而应用降水等各种水体中的氢氧稳定同位素信息来明晰水循环特征,成为近年较为常用的方法.利用GNIP张掖站点大气降水稳定同位素资料和NCEP/NCAR再分析资料,通过研究张掖站11年大气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建立了张掖局地大气降水线方程,结合西水、莺落峡、平川、正义峡4个辅助站点资料,分析了河西走廊中部地区氢氧稳定同位素的时间变化规律,并建立水汽输送模式.结果表明,除西水外,其余站点区域大气降水线方程的斜率与截距均低于全球和中国大气水线,说明河西走廊中部地区降水主要来源于大尺度水汽循环,局地蒸发较为强烈且降水过程中张掖站点的蒸发作用强于其他站点.河西走廊中部地区大气降水中δ18O与温度、水汽压之间呈现较为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在全年尺度下,降水量效应不明显;由于干旱区降水主要集中在气温较高的月份,在暖季,温度效应掩盖了降水量效应,使得降水量效应无法体现.对过量氘和水汽输送的研究表明,西风带的水汽输送为河西走廊中部地区提供了基本的水汽来源,西风带季节变化对其水汽输送通量散度和d值季节变化有直接的作用.从d值的变化来看,河西走廊中部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暖季d值明显小于冷季,且呈现一种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从数值来看,暖季d值小于10‰的次数多于d值大于10‰的次数,冷季d值大于10‰的次数多于d值小于10‰的次数,说明冷季水汽在运行过程中受到地表水汽补给的作用明显.

关 键 词:大气降水  稳定同位素  同位素效应  河西走廊
收稿时间:6/9/2014 12:00:00 AM
修稿时间:2014/8/19 0:00:00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