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脑动脉狭窄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分析
引用本文:梁建涛,王振宇.脑动脉狭窄患者血清中炎性因子干扰素-γ、白细胞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水平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43(6).
作者姓名:梁建涛  王振宇
作者单位:1.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191;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北京 100053
2. 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神经外科,北京,100191
摘    要:目的:研究不同类型脑动脉狭窄患者血清中干扰素(interferon,IFN)-γ、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和肿瘤坏死因子( 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水平,分析这几种炎性因子在不同类型脑动脉狭窄患者血清中的变化规律.方法:按脑动脉狭窄部位分为颅内狭窄组(26例),颅外狭窄组(30例),颅内、外混合狭窄组(27例)及单纯大脑中动脉( 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狭窄组(25例),另外包括对照人群33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血清中IFN-γ、IL-6和TNF-α的含量并采用SPSS 11.5统计分析软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对血清中3种因子的检测发现,颅内狭窄组、颅外狭窄组、混合狭窄组和MCA狭窄组血清中的IFN-γ和IL-6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0),但在各狭窄组间IFN-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颅内狭窄组的IL-6含量低于其他狭窄组(P<0.05).对TNF-α的检测发现,只有颅内狭窄组和MCA狭窄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颅外狭窄组和混合狭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述实验结果提示IFN-γ、IL-6和TNF-α可能参与某些类型脑动脉狭窄的形成过程.

关 键 词:脑动脉疾病  脑血管循环  干扰素γ  白细胞介素6  肿瘤坏死因子α
本文献已被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