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太平洋型季节内演变和维持机理研究 |
| |
作者姓名: | 吴捷 许小峰 金飞飞 郭品文 |
| |
作者单位: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 210044;中国气象局, 北京, 100081;夏威夷大学气象系, Honolulu, HI, 96822;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南京, 210044 |
| |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0930951). |
| |
摘 要: | 利用850hPa的纬向风异常建立一个逐候东亚-太平洋(East Asian Pacific,EAP)型指数,研究其季节内演变特征,发现东亚-太平洋型经向波列是东亚夏季风季节内变化的主要模态.其演变过程为:扰动首先出现在北太平洋中部,并通过正压不稳定过程从基本气流中获得能量而发展,在高层罗斯贝波能量向南频散,激发热带对流异常和赤道罗斯贝波,并相互锁相,因赤道罗斯贝波受β效应影响而共同向西移动.热带对流和环流异常在菲律宾附近达到最强,此时在东亚沿岸出现经向三极型波列,此后中低纬度异常继续向西北方向移动,使降水异常在长江流域能维持较长时间.东亚-太平洋型在东亚发展和维持有以下原因:首先,菲律宾暖水上空的对流和低层环流之间存在正反馈;其次,由于海陆热力差异导致暖大陆和冷海洋之间存在特殊的纬向温度梯度和北风垂直切变,东亚-太平洋型在经向上有向北倾斜的斜压结构,能通过斜压能量转换从平均有效位能中获得能量,同时,也能从经向温度梯度的平均有效位能中获得能量.
|
关 键 词: | 东亚太平洋型 季节内变化 纬向温差的斜压能源 正压能量转换 |
收稿时间: | 2012-10-24 |
修稿时间: | 2013-04-24 |
|
| 点击此处可从《》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
|
点击此处可从《》下载全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