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西藏雄村斑岩铜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及其意义
引用本文:黄勇,唐菊兴,张丽.西藏雄村斑岩铜金矿床金的赋存状态及其意义[J].岩石矿物学杂志,2014,33(3):551-560.
作者姓名:黄勇  唐菊兴  张丽
作者单位: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82;中国地质科学院 矿产资源研究所, 国土资源部成矿作用与资源评价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37;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四川 成都 610082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172077);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2011CB403103);西藏大型矿床成矿专属性研究(1212011221073)
摘    要:西藏雄村斑岩铜金矿床是冈底斯成矿带上新发现的超大型斑岩铜金矿床,矿床由3个串珠状分布的矿体组成,Ⅰ号矿体和Ⅱ号矿体勘探程度最高,两个矿体中金的资源量总和可达246吨,其中以Ⅰ号矿体中金的品位最高。本文采用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电子探针、模拟计算等测试分析方法详细研究了Ⅰ号矿体中金的赋存状态、迁移特征及其意义。结果表明,Ⅰ号矿体中金以银金矿为主,并见少量或微量的金银矿、硫铋金矿、碲铋银金矿。金主要以微细粒金包裹于黄铜矿中或分布在黄铜矿边缘,磁黄铁矿、黄铁矿以及闪锌矿中含少量的金矿物,金主要来源于金属硫化物的出溶,而次生氧化带中可见微细粒金分布在硅酸盐矿物中,分布在硅酸盐矿物中的金矿物与次生氧化富集作用有关。金的矿物颗粒粒径变化较大,以分布在黄铜矿中或边缘的金矿物粒度最大,而分布在次生氧化带中的金粒度最小,大部分小于1μm。上述赋存特征指示,雄村Ⅰ号矿体中金主要分布在黄铜矿边缘,同时依据Simon的实验数据拟合得出,高温环境下金可无限混溶在铜-铁熔融体中,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属熔融体中金的含量呈数量级下降,因此随着温度的降低金发生出溶而向外迁移。磁黄铁矿、黄铁矿以及闪锌矿中金可能形成于此过程,同时位于矿区西北侧的浅成低温热液型洞嘎金矿中金也可能形成于上述过程。

关 键 词:金的赋存状态  斑岩铜金矿床  雄村  西藏
收稿时间:2013/12/18 0:00:00
修稿时间:2014/1/20 0:00:00

Gold in the Xiongcun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 Tibet: Its distribution and significance
HUANG Yong,TANG Ju-xing and ZHANG Li.Gold in the Xiongcun porphyry copper-gold deposit, Tibet: Its distribution and significance[J].Acta Petrologica Et Mineralogica,2014,33(3):551-560.
Authors:HUANG Yong  TANG Ju-xing and ZHANG Li
Affiliation:Chengdu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Chengdu 610081, China;MLR Key Laboratory of Metallogeny and Mineral Resource Assessment, Institute of Mineral Resources, Beijing 100037, China;Chengdu Center of China Geological Survey, Chengdu 610081, China
Abstract:
Keywords:mode of occurrence of gold  porphyry copper_gold deposit  Xiongcun  Tibet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矿物学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岩石矿物学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