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北部湾带鱼空间聚散变化特征
作者姓名:张曼  王雪辉  蔡研聪  杜飞雁  孙典荣  王跃中  王亮根  许柳雄  邱永松
作者单位: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300 ;农业农村部海洋牧场重点实验室, 国家数字渔业(海洋牧场)创新分中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牧场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海洋休闲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300 ;上海海洋大学海洋科学学院, 上海 201306;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 广东 广州 510300 ;农业农村部海洋牧场重点实验室, 国家数字渔业(海洋牧场)创新分中心,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海洋牧场技术重点实验室, 广东省海洋休闲渔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广东 广州 510300 ;三亚热带水产研究院, 海南 三亚 572000
基金项目: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2MS156); 国家科技基础资源调查专项(2017FY201405, 2018FY100105);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2019HY-JC0203, 2019GH02);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南海水产研究所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021SD14); 中越北部湾共同渔区渔业资源联合调查项目
摘    要:本研究利用 2006―2018 年北部湾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带鱼(Trichiurus haumela)资源密度数据, 通过标准差椭圆(standard deviational ellipse, SDE)分析带鱼空间分布格局, 利用广义可加模型(generalized additive model, GAM)研究带鱼资源密度与环境因子叶绿素 a (Chl-a)、海表水温异常值、水深、离岸距离、经度和纬度的关系, 为北部湾带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提供科技支撑。研究结果显示, 北部湾带鱼资源密度分布呈逐年集聚现象, 渔场分布方向受海底地貌影响呈现西南–东北向, 夏季资源密度重心呈西南–东北向移动, 冬季资源密度重心呈南–北向移动, 且冬季带鱼资源密度重心较夏季更偏东北向; 春、秋季为带鱼主要的产卵季节, 其资源密度重心位于夏、冬季带鱼渔场中部。研究表明北部湾带鱼资源密度的逐年下降是导致其空间分布逐渐集聚的主要原因。Chl-a 对带鱼资源密度和空间分布均有影响, 水深、经度和海表水温异常值对带鱼资源密度有影响, 但对其空间分布无直接影响。

关 键 词:带鱼   空间分布   环境因子   标准差椭圆   广义可加模型   北部湾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水产科学》下载免费的PDF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