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汾河水库泄洪隧洞围岩失稳的原因分析
引用本文:李国珍,王瑞明,郭智.汾河水库泄洪隧洞围岩失稳的原因分析[J].山西水利科技,1995(2).
作者姓名:李国珍  王瑞明  郭智
作者单位:山西省水利勘测设计院
摘    要:汾河水库泄洪隧洞是以提高水库防洪标准和供水效益、延长水库寿命为目标的大型水工隧洞。洞区古老变质岩中片理裂隙及节理发育,岩体强风化层厚度5~20m。洞长1140m中有1/3上覆有效围岩厚度为0.5~1倍洞跨,而未发生围岩失稳。围岩结构、地下水及施工工艺是围岩失稳的关键因素。隧洞塌方15次,塌方总量为2260m ̄3,断层带松散结构体塌方量占78%,节理与片理组合的不稳定块状裂隙结构体塌方量占17%,裂隙带碎裂结构体塌方量占5%。地下水位高于洞顶10~25m,近100m为水下隧洞,99.6%的塌方量与地下水活动有直接关系,地下水的严重影响是通过岩体中的软弱结构面实现的。宽度5m的F3断层带,由于未及时支护和处理涌水,衬砌拖延14个月之久而发生冒顶塌方1655m ̄3。而宽度24m的F2断层带采用系统化施工未形成塌方的实例表明,只要充分利用围岩变形的时间效应及围岩的自承能力,险段是可以通过的。

关 键 词:泄洪隧洞,隧洞施工,施工技术,围岩变形,围岩稳定性,岩体破坏,破坏分析,塌方处理,汾河水库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