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空中大通道”航空流网络结构化解析——以京昆、广兰和沪兰大通道为例
引用本文:冯富晶,路紫,张一诺,杜晓辉.“空中大通道”航空流网络结构化解析——以京昆、广兰和沪兰大通道为例[J].地理科学,2024(4):619-629.
作者姓名:冯富晶  路紫  张一诺  杜晓辉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河北省环境演变与生态建设实验室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2171176)资助~~;
摘    要:拟搭建一个航空流网络结构化解析的方法论框架并应用于京昆、广兰和沪兰大通道,旨在查找航空流运行关键制约因素。研究发现:(1)“空中大通道”途中航空流延误吸收明显,这主要源于飞行路径分化和航空流调整。(2)“空中大通道”建设使以往共享航段/活动范围设置发生较大改变,空中过流能力得到显著加强,途中航空流已具有灵活空域使用特性。但是不同大通道整体航空流运行性能也呈现个性化差异。(3)广兰大通道具有最为典型的空域均衡使用特征,京昆大通道日内高密度空域位置及范围较为固定而广兰和沪兰大通道则分别呈现范围多变和范围递减特征,在有限空域容量条件下即造成拥堵时段和持续时间的差异,航空流参与量及其稳定性、上/下行飞行路径汇聚等在其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

关 键 词:"空中大通道"  航空流网络  京昆  广兰  沪兰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