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冠脉内压力测定在冠心病介入诊治中的应用
引用本文:欧知宏,方唯一.冠脉内压力测定在冠心病介入诊治中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01,23(2):137-140,152.
作者姓名:欧知宏  方唯一
作者单位:大连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心内科,
摘    要:对于冠状动脉狭窄病变的有创性评价 ,一是评价其狭窄的程度 ,包括定量冠状动脉造影 (QCA)、冠状动脉内超声 (IVUS)和冠状动脉内显微镜 ;二是狭窄的功能性评价 ,即通过测量冠状动脉内血流和压力 ,从功能上评价血流受限的程度。以往 ,由于受冠脉内血流及压力测定技术的限制 ,介入医生多采用形态学方法判断冠状动脉狭窄程度 ,但这无法对病变进行功能性评价 ,且由于冠状动脉造影发射图象技术的缺陷 ,所反映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不能实际反映尸检解剖学测量或IVUS检测的结果1] 。近年 ,随着冠状动脉血流和压力测定导丝技术的发展 ,0 .0 14″Doppler和压力导丝广泛应用于临床 ,使冠状动脉狭窄的功能评价成为可能。但Doppler血流测定受血液动力学参数如血压、心率等因素影响 ,没有确切的正常值 ,需同一患者正常冠脉血流做参照 ,且糖尿病、心肌肥厚、高胆固醇血症等影响冠脉微循环的因素均可影响Doppler血流测定对病变的评价 ,使其应用受到限制。而冠脉内压力测定则在这方面显示出其优越性 ,特别是血流储备分数 (FFR)概念的提出 ,极大地推动了经导丝冠脉内压力测定技术功能性评价狭窄程度的应用。1 冠状动脉内压...

关 键 词:冠状动脉  压力测定  应用
文章编号:1000-5676(2001)02-0137-05
修稿时间:2001年4月17日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大连医科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大连医科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