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血清AFP、CEA、SF、AFU和T3、T4、IGF-Ⅱ水平变化及意义
作者姓名:张红绪  宋焱艳  冯强  刘丹丹  张怡  贾孟  邢文会  胡萍
作者单位: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河南新乡,453007
基金项目: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 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 , 新乡市科技攻关基金
摘    要:用DENA作诱癌剂,建立SD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自诱癌之日起,分别于14、28、56、77 d取血,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中甲胎蛋白(AFP)、癌胚抗原(CEA)、血清铁蛋白(SF)、甲状腺激素(L3、T4)、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用速率法检测血清α-L-岩藻糖苷酶(AFU)活性.结果显示,在大鼠肝癌变进程中,其血清AFP、CEA和SF的表达与对照组相比,P均>0.05,在所有的大鼠中均未检测到AFU;T3在14 d高于对照组(P<0.01),之后急剧下降,28、56、77 d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T4在28 d达最大值,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此后开始下降,但在56 d仍高于对照组(P<0.01),77 d低于对照组(P<0.01);在诱癌过程中IGF-Ⅱ均高于对照组(P<0.01).认为T3、T4与肝癌的发生发展关系密切,IGF-Ⅱ作为肝癌前病变的警示信号可为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关 键 词:大鼠  肝癌前病变  甲胎蛋白  癌胚抗原  铁蛋白  α-L-岩藻糖苷酶  甲状腺激素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
文章编号:1002-266X(2008)18-0033-02
修稿时间:2008-02-22
本文献已被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