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胃癌中IBSP基因表达及预后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引用本文:孙灯众,史维俊,于子嫣,吴华彰,刘牧林.胃癌中IBSP基因表达及预后的生物信息学分析[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20,45(9):1262-1268.
作者姓名:孙灯众  史维俊  于子嫣  吴华彰  刘牧林
作者单位:1.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胃肠外科,蚌埠 233003;2. 蚌埠医学院生物科学系,蚌埠 233003
摘    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出胃癌和正常胃黏膜间差异表达基因,分析并预测其在胃癌发生发展及预后中的价值。方法:从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下载胃癌患者RNA-seq数据,使用软件R-Studio筛选差异表达基因,运用DAVID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研究PI3K-Akt通路中表达差异最明显的基因,通过网站UALCAN对其进行表达量及临床病理特征分析,利用在线网站STRING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同时利用Kaplan-Meier Plotter在线分析其与胃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共获得5 704个差异表达基因,包括1 225个上调和1 479个下调的蛋白编码基因;KEGG通路分析确定骨涎蛋白(inte-grin binding sialoprotein,IBSP)为目的基因;IBSP基因在胃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P<0.001);且与胃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及不良预后明显相关(P<0.05)。结论:IBSP基因作为胃癌中潜在的癌基因,可能通过PI3K-Akt信号通路调控胃癌的早期进展,进而导致胃癌患者预后不良,有望成为胃癌新的临床诊断和预后标志物。

关 键 词:胃癌  IBSP基因  差异表达基因  预后  生物信息学分析

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IBSP gene expression and prognosis in gastric cancer
Sun Dengzhong,Shi Weijun,Yu Ziyan,Wu Huazhang,Liu Mulin.Bioinformatics analysis of IBSP gene expression and prognosis in gastric cancer[J].Journal of Chongqing Medical University,2020,45(9):1262-1268.
Authors:Sun Dengzhong  Shi Weijun  Yu Ziyan  Wu Huazhang  Liu Mulin
Abstract:
Keywords: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重庆医科大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