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庄子哲学的“是非之境”
引用本文:王玉彬.庄子哲学的“是非之境”[J].人文杂志,2012(2):29-35.
作者姓名:王玉彬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哲学系
摘    要:本文认为"是非"问题是理解庄子哲学的关键。"百家争鸣"是庄子反思"是非"的思想背景;"是非无定"的逻辑困局以及"成心"是产生"是非之争"的直接原因。在庄子看来,"是非之争"有三个弊端:异化个体的心灵,扰乱社会价值,也是"道之所以亏"的最大诱因。由此,庄子提出了"以明"、"以道"的方法,分别从心灵和天道两个方面观照外物,以消解"是非之争"对人、世、道的三重伤害,从而超越"是非之争",而进入"理境"与"境界"相交融的"是非之境"。

关 键 词:庄子  是非之争  莫若以明  以道观之  是非之境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