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静脉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与室壁瘤形成因素分析
引用本文:孙莉.静脉溶栓后冠状动脉再通与室壁瘤形成因素分析[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6,3(3):65-66.
作者姓名:孙莉
作者单位:南京市第三医院心内科,江苏,南京,210003
摘    要:目的分析室壁瘤形成的原因,探讨冠状动脉血管再通与溶拴距发病时间的关系,探讨静脉溶栓治疗的价值。方法接受尿激酶(UK)静脉溶栓治疗的40例首发急性心肌梗死为研究对象,分成冠状动脉再通组22例,未通组18例,通过心脏二维超声检查观察室壁瘤的形成、LVEF及各种严重并发症。溶栓距发病时间分为<6小时、6~12小时两组进行比较。结果室壁瘤再通组占4.5%(1/22),未通组占22%(4/16);溶拴距发病时间<6小时再通组占47.5%(19/40),6~12小时再通组占7.5%(3/40);LVEF再能组0.61±0.11,未通组0.45±0.11;各种严重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室壁瘤的产生及LVEF与冠状动脉血管再通的成功与否有关,血管再通的效果与溶栓距发病时间有关。

关 键 词:心肌梗死(AMI)  静脉溶栓  室壁瘤
文章编号:1672-6170(2006)03-0065-02
修稿时间:2005年7月14日

Formation factors of ventricular aneurysm in coronary artery recanalization after venous thrombolytic treatment
SUN Li.Formation factors of ventricular aneurysm in coronary artery recanalization after venous thrombolytic treatment[J].Practical Journal of Clinical Medicine,2006,3(3):65-66.
Authors:SUN Li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