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导水裂隙的自修复——地下水混流沉淀的影响
引用本文:李全生,鞠金峰,许家林,曹志国,张凯,王晨煜,郭俊廷.导水裂隙的自修复——地下水混流沉淀的影响[J].煤炭学报,2023(6):2540-2549.
作者姓名:李全生  鞠金峰  许家林  曹志国  张凯  王晨煜  郭俊廷
作者单位:1. 国家能源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 煤炭开采水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3. 中国矿业大学矿山互联网应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4. 中国矿业大学物联网(感知矿山)研究中心;5. 中国矿业大学煤炭资源与安全开采国家重点实验室;6. 中国矿业大学矿业工程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资助项目(2021YFC29021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51604259);
摘    要:采动覆岩导水裂隙在其产生后的长期演变过程中,会发生导水渗流能力逐步降低的自修复现象,研究揭示导水裂隙的自修复机制对于科学指导矿区采动地下水的生态功能恢复实践意义重大。基于神东矿区补连塔煤矿12401工作面采后15 a覆岩导水裂隙自修复的工程探测结果,就采后不同层位地下水交汇混流产生化学沉淀对导水裂隙的修复降渗机理开展研究。结果表明,12401工作面采后覆岩导水裂隙直接发育至第四系松散层,已沟通多个含水层;由于浅层地下水含有较多Ca2+,而基岩地下水CO32-、HCO3-质量浓度偏多,2种地下水在采动覆岩中交汇混流时会产生CaCO3化学沉淀;沉淀物随水迁移并不断吸附于裂隙通道表面,发生包藏-共沉-固结的结垢过程,经过长时间的累积,最终形成具备一定抗蚀能力的结垢物或包结物,堵塞并修复裂隙。室内试验测试发现,这一过程引起的导水裂隙自修复降渗效果相比水-(气)-岩相互作用产生的效果更为稳定且快速;裂隙岩样受2种不同水质模拟地下水混流通过近2个月时间后,绝对渗透率即...

关 键 词:含水层修复  地下水交汇混流  化学沉淀  导水裂隙自修复  绿色开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