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
引用本文:陈 麟,吴克宁,冯 喆,于 兵,宋恒飞.生态文明建设视角下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评价[J].土壤,2019,51(4):803-812.
作者姓名:陈 麟  吴克宁  冯 喆  于 兵  宋恒飞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土地科学技术学院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0971127)资助。
摘    要: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当下,中国的耕地保护工作进入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新时代,以耕地质量提升为中心的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生态保护和修复的作用意义重大。本文以吉林省梅河口市为研究区,结合农用地等别更新、土地利用现状调查、土壤普查报告及实地调查采样数据,从耕地的自然禀赋、基础设施状况、空间特征和生态环境质量4个方面选取耕层质地、排水条件、田块规模、土壤综合污染指数等14个指标,运用贝叶斯概率模型对高标准农田建设进行适宜性评价,以期为梅河口市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规划布局与选址提供技术服务支撑。研究表明:①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耕地坡度、障碍层距地表深度、有机质含量、有效土层厚度、田间道路通达度、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和土壤综合污染指数7个指标对高标准农田建设适宜性的影响程度较大;②根据后验概率结果,将梅河口市耕地划分为4个不同程度的建设适宜性区,今后高标准农田建设首先在优先建设区开展,同时后备建设区为其提供了可靠的保证;③耕地本底质量和基础设施条件良好状况下,应引入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生物丰度系数和土壤综合污染指数等指标从生态保护的角度进一步划分建设适宜性程度。本文旨在实现生态服务功能和生产功能同步提升,从而为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思考和实践创新提供科学依据。

关 键 词:生态环境  高标准农田建设  贝叶斯概率模型  适宜性评价
收稿时间:2018/11/30 0:00:00
修稿时间:2019/2/28 0:00:00

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High 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
CHEN Lin,WU Kening,FENG Zhe,YU Bing and SONG Hengfei.Suitability Evaluation of High 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from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Construction[J].Soils,2019,51(4):803-812.
Authors:CHEN Lin  WU Kening  FENG Zhe  YU Bing and SONG Hengfei
Affiliation:School of L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chool of L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chool of L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School of L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and School of Land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
Abstract:
Keywords:Ecological environment  High standard farmland construction  Bayesian probability model  Suitability evaluation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土壤》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