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In掺杂促进AuCuNi合金表面氧化膜形成的第一性原理计算
引用本文:陈敬昶,张慧蒙,符荣,刘学渊,王远.In掺杂促进AuCuNi合金表面氧化膜形成的第一性原理计算[J].表面技术,2022,51(12):101-108.
作者姓名:陈敬昶  张慧蒙  符荣  刘学渊  王远
作者单位:西南林业大学 机械与交通学院,昆明 650224
基金项目:云南省农业基础研究联合专项基金(2018FG001-06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1301144);云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22J0500)
摘    要:目的 采用第一性原理计算In掺杂促进AuCuNi合金表面氧化膜的形成机制,以为在金基合金中掺杂元素,促进表面氧化膜生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基于构建适用于第一性原理计算、原子比Au:Cu:Ni=9:5:2的晶体结构模型,对In掺杂AuCuNi体系模型的稳定性、偏析特性以及吸附特性进行计算。结果 In原子替代掺杂AuCuNi合金(111)面中各元素后形成新的AuCuNiIn表面,掺杂形成能均为负值,这说明In替位AuCuNi合金(111)面中任何一个原子都会促进AuCuNi表面的稳定性。当In替位掺杂AuCuNi表面第一层的Ni原子时,稳定性提升最大,掺杂形成能为–1.326 eV;当In替位掺杂AuCuNi表面第三层的Ni原子时,掺杂形成能最大为?0.503 eV,这表明当In原子掺杂到该位置时,体系稳定性的提升最小。通过偏析能的计算发现,掺杂后的In有向其他位点偏析的趋势,最易向偏析能最小的位点偏析,即向表层Ni原子偏析,偏析能为?0.739 eV。因此,使In原子替位掺杂第一层的Ni原子,形成最稳定的AuCuNiIn表面结构。此外,通过在AuCuNiIn表面吸附氧原子和计算吸附能发现,当原子顶位吸附时吸附能都比较高,这说明Au、Cu、Ni原子都不易在顶位吸附氧原子,其中T3(Au)位点的吸附能为0.034 eV,其值大于0,说明Au原子的顶位不会自发地吸附氧原子。表层原子中吸附能最低的几个位点H3(?3.571 eV)、H1(?3.462 eV)、B2(?3.021 eV)的氧原子均与In原子成键,这说明In原子附近更易吸附氧原子。最后,通过电荷差分密度图和布居分析,发现O原子与周围其他原子有明显的电荷转移,并与In原子、Cu原子和Ni原子形成键。这进一步表明O原子与周围原子发生化学反应,提高了材料表面的稳定性,证实了吸附能计算的准确性。结论 基于以上计算分析得出In原子的掺杂可以有效促进AuCuNi表面氧化膜的形成。通过第一性原理计算预测了元素掺杂对材料表面性能的影响,为掺杂促进材料表面氧化膜的形成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关 键 词:金基合金  氧化膜  第一性原理计算  吸附特性  掺杂形成能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 of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Oxide Film on AuCuNi Alloy Surface by In Doping
CHEN Jing-chang,ZHANG Hui-meng,FU Rong,LIU Xue-yuan,WANG Yuan.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 of Promoting the Formation of Oxide Film on AuCuNi Alloy Surface by In Doping[J].Surface Technology,2022,51(12):101-108.
Authors:CHEN Jing-chang  ZHANG Hui-meng  FU Rong  LIU Xue-yuan  WANG Yuan
Affiliation: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nd Transportation, Southwest Forestry University, Kunming 650224, China
Abstract:
Keywords:gold-base alloy  oxide film  first-principles calculation  adsorption characteristics  doping formation energy
点击此处可从《表面技术》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表面技术》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