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矿渣中砷、锑的赋存形态及其潜在风险评价
引用本文:吴敏,吴攀,李玲,杨利玉,廖路,李松鹏.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矿渣中砷、锑的赋存形态及其潜在风险评价[J].环境科学学报,2022,42(10):420-429.
作者姓名:吴敏  吴攀  李玲  杨利玉  廖路  李松鹏
作者单位:1.贵州大学资源与环境工程学院,贵阳 550025;2.喀斯特地质资源与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25;3.中国科学院地球化学研究所,环境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贵阳 550081
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No.2020YFC1807601);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 (No.黔科合基础 [2020]1Z04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贵州省人民政府喀斯特科学中心项目(No.U1612442)
摘    要:针对西南喀斯特地区典型矿渣中砷、锑的赋存形态及其潜在风险的问题,采用Shiowatana连续提取法提取矿渣中的砷(As)、锑(Sb),分析并揭示As、Sb的赋存特征;结合矿渣的基本理化性质和矿物组成特征,讨论矿渣堆中As、Sb的活动性及其关键影响因素;采用风险评价编码法(RAC)对矿渣中As、Sb的潜在生态风险进行相关评价.结果表明:矿渣中的As主要以铁铝结合态和残渣态的形式赋存;Sb主要以残渣态的形式赋存.As比Sb具有更高比例的铁铝结合态,而Sb比As具有更高比例的碳酸盐结合态.弱酸至近中性矿渣中,Sb的活动性强于As;酸性矿渣中,As的活动性强于Sb.矿渣中As、Sb的潜在风险以中-低风险为主,个别为高和极高风险.

关 键 词:As  Sb  喀斯特地区  矿渣  赋存形态  潜在风险评价
收稿时间:2021/12/30 0:00:00
修稿时间:2022/2/3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环境科学学报》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