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改良绞链石膏/支具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引用本文:王文格,张洪林,赵沙河,刘建霞,史计月,陈欣志,田再杰.改良绞链石膏/支具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21):112-114.
作者姓名:王文格  张洪林  赵沙河  刘建霞  史计月  陈欣志  田再杰
作者单位:河北工程大学临床医学院骨科,河北省邯郸市056002
摘    要:目的:在下肢长骨骨折康复期治疗中应用改良绞链石膏/支具,观察其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关节僵硬等并发症的效果。 方法:选择河北工程大学临床医学院骨科1984-01/2005-06收治的下肢长骨干骨折患者82例。分为实验组42例,采用符合生物固定要求的内固定后,应用外用改良铰链石膏/支具外固定。与传统绞链不同的是,近侧合叶片的联结点不是一个圆孔,而是一个按照膝关节瞬时中心曲线设计的滑道。使患者在3周后负重、持拐行走,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力促进骨折愈合。对照组40例,应用传统铰链石膏/支具配合符合生物力学要求的内固定。 结果:82例患者平均获2年随访,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实验组患肢功能恢复情况:6~8周内愈合者22例(52.4%),9-12周全部愈合。②实验组不良事件和副作用:股骨及胫骨干骨折早期负重后Ender钉尾轻度外移3例,系断端嵌合不佳所致;骨折部半侧愈合不良1例;向外成角10&;#176;1例。无一例发生发生骨延迟愈合、不愈合及关节僵硬和明显的废用性肌萎缩。③两组患者术后膝关节活动度的比较:术后5,6,7周实验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显著大于对照组(5周:(92.53&;#177;15.34)&;#176;比(80.12&;#177;16.41)&;#176;,6周:(108.48&;#177;16.35)。比(96.26&;#177;18.37)&;#176;,7周:(146.37&;#177;19.28)&;#176;比(135.21&;#177;17.65)&;#176;,t=2.73~3.54,P〈0.01)④两组患者术后X射线检查骨痂出现率:术后4,5,6周实验组骨痂出现率显著高于对照组(0.52%比0.28%,0.67%比0.40%,0.88%比0.70%,χ^2=4.08~5.86,P〈0.05)。 结论:下肢长骨干骨折采用内固定后,应用符合膝关节生物力学原理的改良绞链石膏/支具外固定,利用骨折部合理的压应力可促进骨折愈合。早期负重活动减少了因骨折长期卧床制动引起的股四头肌粘连、膝关节僵硬等多种并发症。

关 键 词:外固定器  矫形外科固定装置  应力  物理  骨折愈合
收稿时间:11 28 2005 12:00AM
修稿时间:01 6 2006 12:00AM

Application of improved intermedullary nail and hinge brace in the rehabilitative treatment of long-bone fracture of lower limbs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