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左氧氟沙星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引用本文:邓素文,胡伟,林若琳,钟美,陈冬贵,熊亚红,刘小平.左氧氟沙星铜(Ⅱ)配合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J].化学研究与应用,2012,24(9):1320-1326.
作者姓名:邓素文  胡伟  林若琳  钟美  陈冬贵  熊亚红  刘小平
作者单位:华南农业大学理学院应用化学系,广东广州,510642
基金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华南农业大学“211工程”三期重点建设项目
摘    要:合成了四个新左氧氟沙星铜(Ⅱ)配合物:Cu(Lvfx)(Bipy)(H2O)]Cl.4H2O(1),Cu(Lvfx)(Phen)(H2O)]Cl.5H2O(2),Cu(Lvfx)(Tatp)(H2O)]Cl.5H2O(3),Cu(Lvfx)(Dppz)(H2O)]Cl.4.5H2O(4){Lvfx=左氧氟沙星,Bipy=2,2’-联吡啶,Phen=1,10-邻菲罗啉,Tatp=1,4,8,9-四氮三联苯,Dppz=二吡啶并3,2-a:2’,3’-c]吩嗪},并通过红外光谱法、紫外-可见光谱法、元素分析、原子吸收光谱法、摩尔电导率分析和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用滤纸片扩散法和试管二倍稀释法分别测试了配合物及配体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活性,结果显示配合物(3)对大肠杆菌具有最佳的抑菌效果。采用荧光光谱法初步研究了配合物与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四个配合物均对BSA的荧光有较强的猝灭作用,且发生了能量转移,其与BSA的结合常数(K)分别为4.7×102、5.7×103、5.0×103和1.7×103L.mol-1,结合位点n分别为0.59、0.83、0.81和0.69。

关 键 词:左氧氟沙星铜(Ⅱ)配合物  抗菌活性  BSA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