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珠江三角洲园镇融合研究——以狮山和松山湖为例
引用本文:曹吉阳,龚岳,李极恒,彭慧.珠江三角洲园镇融合研究——以狮山和松山湖为例[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3):489-500.
作者姓名:曹吉阳  龚岳  李极恒  彭慧
作者单位:1. 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2. 武汉大学城市设计学院;3. 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641006);;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2017A030313248)资助;
摘    要:以珠江三角洲地区佛山狮山镇和东莞松山湖为例,利用广东省2015年土地利用数据和两个城市2016年社会经济数据,从空间结构融合、城镇化发展质量与管理体制整合等方面,分析园镇融合的特点和模式,并探讨园镇融合发展的内外动力机制,得到如下结论。1)园镇融合是产城融合在村镇尺度上的一种形式,其内涵包括体制整合、空间与功能融合以及城镇化发展。2)狮山采取园镇合一逐步更新发展模式,空间上核心带动组团发展;松山湖则采取新区统筹规划的发展模式,形成功能分区组团发展空间结构。3)园镇系统受到内外部动力共同作用,融合发展,其中外部动力包括全球化、土地财政和国家区域政策调整。作为统筹力、发展力和支撑力,制度、产业和城镇化要素构成推动园镇融合的系统内部动力。4)作为主要的外部动力承担者与内部动力实施者,地方政府主导园镇发展。狮山在镇域尺度重构制度、产业和城镇化要素,推动逐步融合;松山湖基于统筹规划、利用制度与产业集群的地方化以及高质量的城镇化来促进园镇融合发展。狮山和松山湖的园镇融合改变了珠江三角洲村镇原有城乡混合、粗放型的发展模式,推动“产–城–人”相协调的城乡融合发展。

关 键 词:园镇融合  土地利用  新型城镇化  珠江三角洲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