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框架、途径和机制
引用本文:王亚华.我国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框架、途径和机制[J].中国水利,2003(19):15-18.
作者姓名:王亚华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摘    要: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与用水严重浪费的现象普遍共存,建设节水型社会是我国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西北黑河流域的张掖市是我国第一个节水型社会试点,在对张掖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概括节水型社会的特征、制度框架和运行机制.节水型社会包含三重相互联系的特征:微观上资源利用的高效率,中观上资源配置的高效益,宏观上资源利用的可持续.建立节水型社会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核心是大规模的制度建设,降低水治理的各种成本,建立促进节水和精心用水管水的激励机制.根据水权理论明晰水权,实施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的水权管理,是建设节水型社会的制度框架.有效的节水型社会运行机制,要正确处理水资源利用和管理中政府、市场和社会的关系,建立三者有机结合的新型水治理结构.

关 键 词:水资源  节水型社会  水权管理  制度

Outline, Ways and Mechanism for Developing a Water-saving Society in China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