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黑蝉(C.Atrata Fabricius.)发声声学的研究
引用本文:蒋锦昌,徐慕玲,陈浩,张红.黑蝉(C.Atrata Fabricius.)发声声学的研究[J].声学学报,1990(4).
作者姓名:蒋锦昌  徐慕玲  陈浩  张红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 (蒋锦昌,徐慕玲,陈浩),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张红)
摘    要:黑蝉发声膜的长肋可类比为一端夹紧的梁,激励声的基频为3900—5500Hz,与黑蝉鸣声的主峰频率(MPF)的可能范围基本一致。有盖(Op)、鼓盖(TC)和褶膜(JM)可分别类比为一边固定、二边固定其余自由的均匀方板和四边固定的矩形膜,受激振动的基频(f_(OP)~1=940Hz、f_(TC)~1=1200Hz和f_(JM)~1=810Hz),及其f_(OP)~(3,4.5,5,5.5,6)、f_(TC)~(2,2.5,3,3.5)和f_(JM)~(45,65,66,76,77)分别与Op、TC和JM振动的MPF及其主要高频成分基本相一致,共鸣腔和两侧气门可类比为并联谐振电路和并接于输出端的电阻,谐振频率和品质因素与黑蝉鸣声的MPF和调谐度基本相一致。

本文献已被 CNKI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