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矿物吸附金的实验研究及其在红土型金矿形成中的意义
引用本文:王燕,陈梦熊,等.矿物吸附金的实验研究及其在红土型金矿形成中的意义[J].地球科学,2003,28(1):26-30.
作者姓名:王燕  陈梦熊
作者单位:[1]中国科学院长沙大地构造研究所,湖南长沙410013 [2]广东有色地质勘查研究院,广东广州510080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No .70 1710 5 7),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 (No .KZCX2 -10 1)
摘    要:Au(Ⅲ)-氯化物和Au(Ⅰ)-硫代硫酸盐被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针铁矿、褐铁矿及黄铁矿的吸附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各种矿物对AuCl4^-的吸附作用显著大于Au(S2O3)2^3-,粘土矿物对金的吸附能力,蒙脱石>高岭石>伊利石;含铁矿物中,黄铁矿>针铁矿>褐铁矿。矿物对金的吸附作用与矿物结构和金的存在形式有关,即受矿物表面基、金组分的稳定性和位阻的影响;天然雨水中所含微量H2O2是Au、黄铁矿等不同矿物氧化-还原的催化剂,可加速地表岩(矿)石的风化氧化过程和Au的溶解与迁移。雨水对红土中的Au具有一定的淋滤浸取能力。红土型金矿形成于富Cl^-、SO4^2-的酸性、氧化的水化学环境,含金黄铁矿等硫化物的氧化不仅直接导致了Au的溶解和酸的释放,而且其反应产物Fe^3 、S2O3^2-等为Au的氧化、溶解和迁移提供了氧化剂和络合剂,并促进Au的溶解和迁移;Au主要以硫代硫酸络合物、氯化络合物及其水合物的形式进行迁移;硫代硫酸根的氧化和风化壳下部的还原作用是导致金络合物失稳、Au被其他矿物吸附和沉淀富集的主要因素。矿物对金的吸附在红土型金矿的形成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关 键 词:矿物表面吸附作用  红土型金矿床  成矿作用  风化壳  存在形式
文章编号:1000-2383(2003)01-0026-05

Experimental Study of Gold Adsorption by Minerals and Its Signification in Forming of Lateritic Gold Deposits
WANG Yan ,TAN Kai xuan ,LIU Shun sheng ,CHEN Meng xiong.Experimental Study of Gold Adsorption by Minerals and Its Signification in Forming of Lateritic Gold Deposits[J].Earth Science-Journal of 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2003,28(1):26-30.
Authors:WANG Yan    TAN Kai xuan  LIU Shun sheng  CHEN Meng xiong
Affiliation:WANG Yan 1,2,TAN Kai xuan 1,LIU Shun sheng 1,CHEN Meng xiong 3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维普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