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非缺血性心脏病猝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引用本文:童大跃,伍新尧.非缺血性心脏病猝死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6,4(1):68-71.
作者姓名:童大跃  伍新尧
作者单位: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系,中山大学基础医学院法医系
摘    要:猝死(sudden death)是一种突然、意外的自然死亡.死亡的原因十分复杂,按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发生在24 h之内突然、意外死亡才能定为猝死.猝死若是由心血管疾病引起的称为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它是猝死的第一大原因,仅在美国每年就有超过30万病例1].虽然冠心病是心脏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但是非心肌缺血病例在解剖时经常会遇到.其中心律异常所致突然死亡占猝死的5%,这类疾病并没有发现心脏的结构异常,主要有长QT综合征(long QTsyndrome,LQTs)、心室预激惹和自发性心室纤维震颤(idiopathic ventricular fibrillation,IVP)或Brugadasyndrome及近年来报道的短QT综合征(short QTsyndrome,SQTs)等2].另外,常见的心肌功能紊乱引起的猝死是由于心室肌肥厚、心舒张功能异常的心肌肥厚症(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导致心律不齐性右心室发育异常(arrhythmogenicright ventricular dysplasia,ARVD).本文主要就引起QT综合征患者猝死的最新分子医学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文章编号:1672-5301(2006)1-068-04
修稿时间:2005年6月16日

Research advances on molecular biology of non-ischemic sudden death
TONG Da-yue%WU Xin-yao.Research advances on molecular biology of non-ischemic sudden death[J].Chines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Review,2006,4(1):68-71.
Authors:TONG Da-yue%WU Xin-yao
Abstract:
Keywords:
本文献已被 CNKI 万方数据 等数据库收录!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