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特征及训练效应
引用本文:姜文凯,秦学林,汤强.优秀女子短跑运动员有氧-无氧能力特征及训练效应[J].中国临床康复,2003,7(30):4096-4097.
作者姓名:姜文凯  秦学林  汤强
作者单位:江苏省体育科学研究所运动医学研究室,江苏省南京市210014
摘    要:目的:通过女子短跑运动员1年训练中有氧-无氧能力的跟踪观察,为训练监控中的综合分析评定提供参考。方法:21名优秀女子短跑(100~400m)运动员和10名中跑(800~1500m)运动员参加预期性研究;分别在Max-1气体代谢分析仪上完成最大有氧能力试验;在Monark834E功率车上完成改进的Wingate无氧试验。根据年训练周期,共进行3次该组合试验并分析其间的关系。结果:在基本能力评定中,短跑组VO2max显著低于中跑组(平均为2.41和2.74L/min,P&;lt;0.05);最大无氧功(Peak Power,P-peak)和平均无氧功(Average Power,P-ave)显著高于中跑组(分别为744.2和584.2W,P&;lt;0.01;517.7和427.8W,P&;lt;0.01)。在跟踪测试中,短跑组显示前半周期最大输出功率(Maximal Output Power,Wmax)、最大通气量(Maximal Voluntary Ventilation,VEmax)和P-ave显著提高,后半周期VO2max,VEmax和最小无氧功(Low Power,P-low)明显下降,而起始无氧功(Start of Loading,P-sta)和P-peak显著提高。中跑组仅在后半周期VO2max显著提高;VO2max,Wmax和VEmax分别与P-low,P-ave呈正相关(r=0.47~0.70.P&;lt;0.05)。结论:速度耐力是短跑的关键素质,不仅与无氧代谢能力有直接关系,也离不开有氧供能基础.短跑成绩的提高,需重视最大速度和专项耐力的协调发展。对有氧-无氧能力的组合监测,有于助短跑训练安排更加符合生物学原理。

关 键 词:优秀女子运动员  有氧能力  无氧能力  训练效应  短跑  速度耐力
本文献已被 维普 等数据库收录!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