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数字普惠金融、非农就业与农户增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
引用本文:张兵,李娜.数字普惠金融、非农就业与农户增收——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实证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2,43(2):249-260.
作者姓名:张兵  李娜
作者单位: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南京农业大学金融学院
基金项目:江苏省委农办、省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软科学研究课题(21ASS058)
摘    要: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收入的影响与作用机制,对推进农村金融发展、农户增收和共享经济增长红利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4年、2016年和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和北京大学数字普惠金融指数匹配的面板数据,分析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影响,并运用中介效应模型,探究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户增收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村地区间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不均,农户间收入水平存在较大差距,部分农户收入尚处于较低水平。48.0%的农户非农就业水平为0,推进农村劳动力非农转移仍是一项严峻任务。数字普惠金融、非农就业均正向促进农户收入增加,非农就业水平是数字普惠金融影响农户收入的重要渠道,中介效应占比为3.507%。另外,相较于财富较多的农户,数字普惠金融对财富较少农户的增收效应更为明显。因此,建议完善农村地区数字化建设,为不同农户精准提供数字金融产品;鼓励引导使用数字金融产品,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均衡发展;提高农户非农就业水平,进而带动农户收入增加。

关 键 词:数字普惠金融  非农就业  农户增收  农村劳动力  中介效应模型
收稿时间:2021/10/5 0:00:00
修稿时间:2022/1/13 0:00:00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现代化研究》浏览原始摘要信息
点击此处可从《农业现代化研究》下载全文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