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旱区不同下垫面能量分配机理及对微气候反馈的研究 |
| |
作者姓名: | 李宏宇 符淙斌 郭维栋 马芳 |
| |
作者单位: | 1. 南京大学大气科学学院, 气候与全球变化研究院, 南京 210093;2.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际合作中心规划设计研究院, 环境研究所, 北京 100045 |
| |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批准号: 2011CB952002)资助的课题. |
| |
摘 要: | 本文利用位于美国新墨西哥州距离接近并且天气背景相同的四种下垫面(沙漠草原、稀疏灌木林、稀树草原和浓密灌木林)站点的通量观测资料, 探讨了几种典型干旱下垫面的能量分配差异, 并分析了其对微气候的反馈机理. 结果表明, 四种下垫面叶面积指数和粗糙度在由沙漠草原指向浓密灌木林的梯度方向上呈现增加的趋势, 低覆盖度下垫面表现出更强的湍流输送阻力. 总体来看, 高覆盖度下垫面的净辐射、感热和潜热相对更高, 尤其在生长季更明显. 利用Penman-Monteith公式以及净辐射结合波文比两种方法诊断了在不同下垫面更替中湍流通量各影响因子的贡献. 随着植被覆盖程度的提高, 净辐射的变化对感热和潜热的变化起着决定作用, 且为正贡献; 地表阻抗和空气动力学阻抗变化引起的贡献相反. 此外, 沙漠草原和稀疏灌木林的地表温度和气温均高于浓密灌木林, 主要源于稀疏植被增大的空气动力学阻抗和波文比引起的增温贡献, 同时抵消了净辐射减小引起的降温效应, 表明在相同气候和天气背景下, 不同下垫面的陆面过程确实会对近地层微气候有明显的反馈作用.
|
关 键 词: | 不同下垫面 能量分配 微气候 反馈作用 |
收稿时间: | 2014-07-19 |
|
|